等你来——为中访在线代言!
中访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红人访 > 正文
“为你读诗”创始人潘杰客:只为灵魂片刻的自由
2016年10月1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晚十点,无论你白天繁忙还是清闲,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轻点播放键,片刻间就能沉浸在一首诗歌的声音里。“这次是再也不见的分手……”耳边飘起薛晓路轻而美的声音,夹杂着手风琴独有的忧郁。这注定又是一个回忆的夜晚,不管是想起离别,还是学着告别,或只想片刻放松,此刻,只要准时准点相约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都有一首为你准备好的诗歌读给你听,哪怕只为片刻灵魂的自由。

“为你读诗”的创始人是潘杰客,见到的他是:穿戴干净整洁,优雅谦和。和想象中一样的,很容易将诗歌和他联系在一起,可他却这样形容自己:“我其实是一个生活极其枯燥苦闷的人,我所有的浪漫都在心里。”


诗意和工作付出并行

一幅浓烟、火车、铁轨的图片,虽有离别的荒凉,火车开动的轨迹间,新方向无处不在。在波兰手风琴的配乐中,中国内地女作家、编剧、导演薛晓路朗读《火车开动的那一刻》,这是当晚播出的“为你读诗”1053期。

这就是“为你读诗”每天的标配:一首诗,一段音乐,一幅画,一位嘉宾。仅三十分钟后,阅读量显示37698;次日,已超过100000,不包括网上的音频播放和APP上的浏览。看到粉丝们一起互动的留言,在这个夹杂着回忆和忘记的夜晚,有人想起自己曾在火车站的场景,也有人跟着诗歌和过去一起道别。

也许很是应时的诗歌。五月,是有离别,也有新方向的季节,告别了三四月的羞涩,迎来盛夏的绚丽。便能让思绪瞬间飘在汪国真的《跨越自己》: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个谜。

诗歌让人安慰,这些和粉丝的心有灵犀,让潘杰客不会忘记,每次做出来的节目,一定先得打动自己,才有可能打动嘉宾和听众,这毕竟是要付出代价的。

“为你读诗”的团队工作室很安静,房间从里到外简洁大方,虽因为是五一假期少了点热闹,在录音室和摆放在一角的钢琴间,想象着平日无数优雅的身影穿梭于此,才有了每个夜晚动人心弦的声音,为了每晚灯火阑珊处的守候,那些瞬间片刻的浪漫,便是从这里出品。

很多人有过问号:这种工作必将充满诗意?

“并不是,工作本身是需要很大付出的,不只是诗情画意。”潘杰客收起笑容,严肃起来说,两百多万粉丝,必须要为他们负责,一丝不苟。

是的,从2013年6月1日第一期至今,从开始鲜为人知的关注,到如今累积的两百多万粉丝,背后的付出。如今,“为你读诗”已播出一千余期节目,日均诗歌阅读量超过十万。最受欢迎的是李彦宏读的《当你老了》,播出后有300多万阅读量。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请嘉宾、选诗歌,找配乐、找配图,录音加后期剪辑,每首诗发出前,需要大量的工作和细节处理。到现在,“为你读诗”已经积累了较多嘉宾的信赖与认可,将读诗作为一件美好、愉悦、可以分享的事情。很多听众主动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推荐读诗人选。

受众并不需要“为你读诗”过多描述、阐释文本,透过作品本身,他们就可以感受到想要与之分享的东西,比如:安静、纯粹、温暖和爱等。

读诗嘉宾非常乐意与“为你读诗”在一起,因为这无关表演,是属于他们与自己的时光,那个时候他们与当下的世界,暂时保持了一点可爱的距离。这种参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捧场”或“附庸风雅”:很多嘉宾,为了录制一首诗,甚至花上半天的时间。大家都很享受,也乐意推荐更多朋友参加。

如果不是飞机故障,中国观众还能在2015年央视的网络春晚上原本能看到这样一个节目:郎朗钢琴伴奏,百度CEO李彦宏朗诵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歌《当你老了》。

用匠人之心做微信公众号

“为你读诗”的团队是一群蛮拼的青年人,人数不多,每日工作总是长达十多个小时。从发起时只有两位编辑,发展到现在几十人的规模。编辑们每天要翻阅大量的诗集、选择合适译本、查找作品出处。

责编李琳是个“90后”女孩,2014年加入“为你读诗”团队,最初邀请嘉宾时,为消除紧张而顺利完成人物,在打电话前,她会反复准备着无数个对方可能提到的问题。就这样两年时间,现在的她能同时熟练地跟进二十多个嘉宾,做好应战任何情况的准备。

做出诗意的东西,是要有所积淀的。李琳和其他编辑一样,平日要经常大量浏览和研究绘画等艺术作品,聆听古典音乐及不同风格的音乐,才能非常好的预测每种乐器与诗句碰撞所产生的火花。

为了一字一句,或一小段配乐,编辑们没少加班,甚至通宵。在一期成熟的作品发布前,一遍遍进行审核,尽最大可能将完整完善的作品呈现给听众。“我们尽力争取的不仅仅是单个元素的审美价值,而是将绘画、诗歌、嘉宾、音乐、撰文在某一主题下完美结合的作品。”李琳说。

编辑们都是细节控,往往还会针对听众对版式的接受度、字体颜色的美感或全角半角标点,花大半天时间讨论。

汉字是有质感的,诗歌是有温度的。李琳与粉丝的留言互动中,偶尔会细心地做个信使,比如在“为你读诗”第一辑礼享版图书扉页写上一句诗,或是在小诗卡上为亲爱的TA送上祝福,满足大家一些小需求。“这个平台作为一个媒介,使粉丝与那些散发情感的文字不期而遇,这种纯粹、天真的方式值得我们坚守。”李琳说。

这种坚守,在自媒体泛滥的时代,让我们注定看到,潘杰客他们并不想追求时尚和新媒体的“快”,而是把自己当作匠人一样,放慢脚步,用匠人之心,最好的品味,对每一个作品负责。

最常见的工作场景,就是大家坐在一起讨论,邀请哪些嘉宾,如何选择适合读诗人员气质的诗歌,核对版本、推敲字句、选择配图、配乐……任何作品出品前都经过了编辑们的反复推敲和整个团队无数次的讨论打磨。

嘉宾们也跟着“认真”起来。李彦宏朗读的《当你老了》,从十几个译本中选定了译者李立玮的译本,反复核对后进行录制;朱亚文每次读一首诗,都要反复录制多遍,录到最好为止。还有嘉宾因未能找到最适合的诗,将原本的录制计划延后半年以上。

这些各行各业的名人参与,让听众眼前一亮:不光作家、诗人可以读诗,明星、演员、运动员、科学家也可以读诗。就像北岛说的那样:一棵蒲公英秘密地生长在某个角落,风带走了它的种子,许多种语言,在这世界飞行。诗歌就像蒲公英,而“为你读诗”就像风一样,让更多人能感受它、爱上它。

读诗和名人并不冲突

4月25日,在“为你读诗”第1045期,汤唯读了一首黄灿然的《阻碍》,在略带倔强却很坦然的声音背后,有些“艰辛”和“享受”。

回想起一个月前,编辑们精心挑选出几首适合她朗读的诗歌,汤唯选择了最喜欢的一首《阻碍》,确认了录制时间后,在一个简单的酒店房间,汤唯开始一遍遍录制。

尽管怀有身孕,酒店环境闷得她很难受,咬牙休息片刻后,她坚持一遍遍录制,直到录到满意为止。在场的编辑深受感动:汤唯对自己要求很高,一般录制一首诗歌需要四十分钟,但她愿意花两个小时做这件事,录完后还很享受地说:“原来我也可以这样读诗。”

还有爱尔兰总统迈克尔·希金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诗人西川、诗人北岛、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凤凰卫视主持人陈鲁豫、歌手李健、演员基努·里维斯、演员张国立、演员夏雨、僧人星云大师、相声演员姜昆、钢琴家郎朗、指挥家祖宾·梅塔……很难想象,这些名字能够发生联系的主要纽带是诗歌,都来“为你读诗”。

这些名人、精英的不断加入,构成读诗人的主要群体。有人发问,“为你读诗”,读的到底是名人还是诗歌,甚至有网友评论:“名人肯定是花钱请来的。”

潘杰客一点都不心虚:“至今最自豪的是,我们没有花过一分钱请名人、做推广、买粉丝,200万粉丝全是靠口耳相传。”

“邀请名人来读诗,只是为了起到引领带头的作用。”潘杰客说,邀请来的嘉宾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头人,希望通过他们读诗起到引领作用。“至于读诗还是读名人,我想这并不冲突。”潘杰客低头优雅一笑,并不把网上关于名人效应的评论放在心上。

潘杰客另一得力“搭档”张炫,是“为你读诗”联合发起人、总策划,年轻而有灵性。她希望因诗歌多关注人内心的那种微妙变化,而不是把过多的目光聚焦在名人身上:“名人参与‘为你读诗’,也是以‘朴素自我’的方式参加,没人问过酬劳多少,我们不仅没有支付过劳务,甚至连车马费都没有。”

张炫还记得最初邀请王刚时,虽互不认识,但等到王刚来参加录制时,穿戴很讲究,很有仪式感。“其实这诗念给谁听,有多少人来听,不重要。我的收获是获得了一首好诗,而且读诗就像给灵魂洗澡。现在大家记得给自己洗澡,但给灵魂洗澡这个事很少做。”这是王刚读完诗后的感慨。

听众也有不识字的农民,曾一个农民听了诗后说:“虽然这一段我听不懂,但给我的感觉就像流水一样流到我心里,让我觉得特别滋润。”诗歌就是这样,会在某一瞬间让人们产生共鸣,让他的心在那一个瞬间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潘杰客说,诗意藏在每个人的内心,只要你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产生共鸣,就会自然生发出来,“为你读诗”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它焕发出来。“这无关于是农民还是教授,知识分子、工人、领导、律师、犯人都应该去感受片刻灵魂的自由。”这个平台最想引导人们:不一定要每天都去按时读,哪怕一个月想起一次去认真感受,甚至在几秒间,感受诗歌带来的慰藉,这就足够了。

努力并克制,这是原则

为了这样的目标,潘杰客带领的团队一直很努力。

两千万元投入运营,加上一些Be My Guest平台的投入、活动赞助商、微信广告等,让“为你写诗”基本能收支平衡。线上,有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微博和刚刚推出的APP,还有即将上线的视频节目;线下,有“为你读诗”不同主题的现场表演活动、音乐诗会、世界诗歌音乐会等。

每一次活动,有全心全意的付出,就有感动。

在上海举行夏季诗歌音乐会时,现场几百人在开始前共同唱一首古诗。每个人都不会忘记,当时的门票配了一张卡片,有意采用并不太清晰的凹凸印制方式,印上一首小诗。人们在梧桐树下迎着阳光,看着手中的小诗……

在首届世界诗歌日音乐会最后一个环节,观众和嘉宾一起参与读诗,最后1000多人集体诵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场热泪盈眶……“读诗常常可以让人在瞬间回到自我,有时候也会具有某种特别的仪式感,带来一种宗教般的洁净、自由。”张炫说。

今年,在第二届世界诗歌日音乐会,邀请了芭蕾舞蹈家邱思婷为法国诗人雨果的《当一切入睡》创作了一段钢琴芭蕾舞。当邱思婷从舞台上方缓缓下降的时候,正映衬了那句“光辉灿烂的天空把夜赠给世界”。

去年编辑策划的五一特别节目中,特意邀请了几位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参加,其中有经常来“为你写诗”办公地址取件的快递小哥,他读完之后说:“读完诗,我要去干活了。”

这话令张炫很感慨:这是我们所有人的普遍现状。让大家时时刻刻处在诗歌与诗意之中,这不是现实。而在奔忙的日子中,有自己灵魂的片刻自由就好了。这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其它很多美好的事物带来的。

为了真正把文化坚持看成一种信仰,而不是一群人看热闹,“我们必须做到克制。”潘杰客说。

如果你还记得韩寒电影《后会无期》,就会记得这句: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

克制不是不去做,是另一种爱:他们希望“为你写诗”的每个活动打破圈层、行业,把它变成所有人的东西,而从不强拉任何一个人听。

潘杰客为此放弃过100万以上的广告。“广告不能太多,不能商业化得太频繁和明显,这是我们的克制。”

对应着互联网文明下的“快”,“为你读诗”在某种程度也一直保持一种克制。为避免互联网内容粗制滥造的通病,他们花了很大精力来考证每一首诗的版本和译本。

“在这里工作,时刻记着要保持谦虚、礼仪、克制。”对于李琳等编辑来说,他们的状态,如同“为你读诗”绿色的Logo,沉稳、安静、不喧嚣。即使平日里最喜欢的明星来到现场录制,现场也不能去合照、签名留念等,“这是我们专业的工作状态。”李琳说。

也许正是这些克制,才能让“为你读诗”从容地生长,而不是迅速火了之后,又迅速死亡。

这件事值得这样做

像野草一样自生自灭。潘杰客这么形容自己的大半生。

“为你读诗”每一期开头,读诗人都会说,“感谢关注Be My Guest为你读诗”(尚客私享家),这是一个非常私密、小众和低调的平台,从不邀请媒体记者进入现场报道,尽管一直不为人所知,一些关于读诗和音乐的活动还是藏不住吸引力。

2013年微信刚刚流行起来,每天早晚,潘杰客坚持在微信群里发那些读诗和音乐的活动,意想不到的是,异常受欢迎。两个多月后,潘杰客和张炫琢磨后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想好名字,约好筹备这样一个平台,先以微信公号的方式推出。

说干就干,潘杰客和张炫带领着团队马上行动起来。潘杰客用手机最先录了一首自己朗读的席慕蓉的《历史博物馆》(节选),后来又邀请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朱卫东担任读诗艺术指导,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书写了“为你读诗”作为logo。

到2013年6月1日上线之前,他们不仅准备了30天的节目,而且把“为你读诗”的主旨也想得非常清楚:“在这个奔忙的时代,摒弃麻木、虚荣、物质,回归到内心的本真、柔软和纯粹。”

就这样,他们坚持了三年,越做越好:“时间久了,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人们只记得‘为你读诗’,根本不用提潘杰客的名字。”潘杰客说,每次在微信平台上组织活动,粉丝报名基本都是“秒杀”。

潘杰客最感动的一次是,在凤凰卫视许戈辉主持的一期节目中,为“为你读诗”做了一个专题,80位“为你读诗”听众现场做客时,当一期平时三个多小时节目,延长到七、八个小时后,在场的粉丝自始自终没有一个人抱怨。即使有人从遥远的农村来,千里迢迢换了几种交通工具,也有人拖家带口坐飞机赶到住在附近的宾馆……

“诗歌给了我力量。”现场一名曾度过癌症晚期的患者说。之前在胃癌晚期做了胃部局部切除手术的她,经过六期化疗,在辅助治疗和治病的过程中,在很多晚上独处的日子里,就打开“为你读诗”收听一期节目,心情就会变得很平复,好像之前的伤痛疾病,还有曾经跟死神擦肩而过的那些经历都不存在了,存在的只是那份静谧和安详……

就像听众的留言:“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首作品都是不同的。”每一位嘉宾、每一位听众参与的背后都有着独一无二、感人的故事。

这些点点滴滴,让潘杰客越来越觉得:“这件事,值得我花时间和经历去投入。”

专业为工程背景的潘杰客,做过国家建设部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哈佛、耶鲁、牛津的管理学院同时录取了他,他是唯一被德国奥迪公司终身聘用的人,功成名就后,他成了凤凰资讯台的财经主持人和首席评论员……

对这些成功的履历,如今却让潘杰客云淡风轻:“我觉得自己就是一株小草,大千世界里的一粒沙尘,掉下去也没人管,飞起来也无所谓。”他形容自己是个极其枯燥和烦闷的人,表面和形式、生活都是枯燥的,没有情调,而浪漫只是在心里。

现在的潘杰客和平常人一样,每天九点多上班,下午六点多下班,散散步、听听歌,“过得像个‘和尚’似的”。如今的他,只想做好“为你读诗”这一件事。

曾经多少年的奔波、忙碌和追求,潘杰客努力了,也做到了。回想起来,他却这么感慨:“人生如果能重来,我绝对不会去那些重复走过的路,不会像这一生这么匆忙,总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最高效的事。”采访结束时,潘杰客很淡然地说,每个人只要尽其所能、心安理得、随遇而安,不要给别人带来苦恼,能让自己内心比较平静和高兴,做力所能及的事就好了。

(来源:中访在线/作者:石宁钰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中访在线:华语世界互动新媒体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