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来——为中访在线代言!
中访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台 > 正文
艺术评论家梁江做客“名家课堂”:讲述“笔墨中国60年”
2016年9月6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当代中国美术,呈现出前所未见的蓬勃发展态势。与“改革开放”的社会氛围相对应,它在价值判断、理论向度、视觉形式、发展形态等方面均呈现出许多新元素。具体有哪些变化?9月3日下午,著名艺术评论家、书画家梁江做客市文化馆第89期“名家课堂”,以“笔墨中国60年”为主题,以为中央电视台策划的电视专题片为主要内容,详细剖析了这一问题。本次讲座由市文联、市文化馆联合主办,市美术家协会承办。

与东莞渊源颇深

梁江曾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近30年来,作为主要执笔者参与《中国美术史》、《中华艺术通史》、《黄宾虹全集》等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撰写工作。已出版《中国美术鉴藏史稿》、《广东画坛闻见录》、《美术概论新编》、《美术学探索》等多种个人专著。书法、绘画创作和学术研究相辅而行40年,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炎黄艺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及国外展览。

“其实,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身份,我是东莞人的好朋友。”原来,梁江与东莞渊源颇深。早在2012年,其首次个展“情怀岭南——梁江书画展”就在岭南美术馆举行,之后又曾多次来莞交流,“东莞是岭南画派的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历来名人辈出,所以,每次来东莞,感到非常高兴,但同时也有点诚惶诚恐,因为这里的观众和听众都有很高的水准,要有充分的准备。”

笔墨中国60年

新中国的成立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万象更新的气氛也给了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机遇,从此传统笔墨融入了时代的风骨。在当天的讲座上,梁江以曾为央视策划的电视专题片《笔墨中国60年》为主要内容,分阶段讲述了中国画60多年来的行程,并展示众多经典作品图片,以及当代名家难得一见的影像资料。看完专题片后,现场的本土书画人直言感触颇深,并在互动环节中踊跃提问,与梁江进行互动。

当今社会是一个各种文化激烈碰撞、相互交融的时代,在此背景下,对于中国画的发展方向,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倡导复归传统,在传统中求变,求发展;另一种是质疑甚至是反对传统,认为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路的时代,应用西画改变中国画,创立一个全新的画种。

如何看待中国画的传统与反传统的争论,如何看待西画对中国画的影响?

梁江认为,反传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认为前人留下的东西有不足,需要去补充它、发展它,需要往传统里增加一些别的元素;另一种就是认为传统的东西不行了,不需要继承,要彻底颠覆它,“前者以反传统的名义继承传统。至于另外一种反传统,那就另当别论了。”

任何创新都有一定的规范“如果是学中国画,传统还是要接受的。”梁江称,如果没有规定性,没有中国画的基本程式、基本规范,那可能都不叫中国画了,就像踢足球是不能用手的,打排球是不能用脚的,“任何创新都有一定的规范,越过了某个线,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梁江认为,“搞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要符合自己真实的体验,这样的艺术才会有价值。”当今世界,造假的技术登峰造极,在梁江看来,有一样东西是假不了的,那就是人的情感,“如果你表达的是假的东西,你想感动别人,基本不可能,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真诚的东西,你才能感动别人。”

古往今来,书画的气韵是大家所共同追求的。那如何让自己的笔墨看起来不刻板、僵硬,有韵味?梁江指出,气韵与一个书画家的涵养、个性、才情等有关,是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的结果。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是“气韵非师”,换言之,技法是可以学的,但气韵是没办法学的,主要看个人修为,因而只有多读书,多学习,加强修养。

(来源:中访在线/作者:赵水平)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中访在线:华语世界互动新媒体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