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来——为中访在线代言!
中访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台 > 正文
夏至已至“阳光教育”:暑气来袭!要不要来碗“入伏面”?
2017年6月21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电视里还在播放《夏至未至》的时候,夏至已至“阳光教育”啦!夏至真的来了。

《礼记》中描写夏至,用了很清新的笔墨:“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老树上的蝉声一阵紧过一阵,日渐浓密的树荫盖地,还有路边田间成片成片的缤纷花色……

关于这一天,你真的了解吗?

夏九九从夏至这天开始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

像北京,这一天白昼时数长达15小时,杭州也达到了14小时。

从这一天开始,九九八十一天的“夏九九”就正式开始了。

这里要说点题外话。

笔者问遍了身边的人,也搜遍了网络,发现除了一首夏九九的歌谣,整个夏天几乎就没啥特别的习俗了,古人对夏九九太不重视了!

同样是八十一天,冬九九就有“消寒图”,每天描上一笔,八十一天后消寒图完成,苦冬熬完,春天也随之而来,多有韵味。

消寒图

可见古时候的夏天,没有汽车尾气、热岛效应,并不像现在这么酷热难熬。

不过夏至的庆祝活动还是很热烈的,古人们举办隆重的“夏祭”活动,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祈求消灾年丰。

而现在,隆重的“夏祭”活动几乎看不到了,但幸运的我们还有高温补贴和空调!

黄梅时节家家雨

夏至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雷阵雨就想串门就串门了。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的就是这个。

而我们杭州,这会儿梅雨下得正高兴呢。

6月19日,朋友圈还盛传了一张叫人“欲哭无泪”的的“雨水图”,称雨水君将称霸一个月——从6月19日一直下到7月16日,没有一天停的!

不过,这不是真的。

气象服务中心的小伙伴表示,天气情况在不断变化,现在处于梅汛期,下雨是常态,不过,一整个月的天气预报,只能说明一个大致的趋势。

高级工程师也说,现在梅雨带一直在南北摆动,从全省来看,某一天可能浙北下雨浙南不下,但对于某一个城市来说,一直下雨那么多天的可能性不大。

入夏以来,气温一直不高,以至于很多人感叹——我们过的是假夏天?

别高兴得太早,专家说了,主要是因为雨量比较大,持续又比较久,雨水打压,气温高不起来。

只要不下雨,气温就会蹬鼻子上脸,蚊虫也日益滋生。

毕竟,夏至之后,就是小暑了,再不热,就太不给面子了。

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远远比自身向外散发的多,正儿八经的盛夏,就不远了。

好吧,准备好过蒸桑拿的日子吧。

冬至饺子夏至面

每到节气日,总觉得该吃点应景的东西,否则就不像过这个时节。

那么夏至当天应该吃什么呢?

笔者找了找,发现比较普遍,认可度也较高的,就是吃面。

片儿川

有句俗话“冬至饺子夏至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流传了千年呢。

在夏至这一天,很多北方人家是要聚在一起吃凉面条的,也就是过水面。讲究些的,还会编一个精致的笊篱,用来捞面吃。

江南一带,很多地方也有夏至吃面的风俗,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吃面是有说法的,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

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此外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面条容易消化,做法也多样。热气蒸腾的日子里,如果有人对你说:“呐,做人开心最重要,你饿不饿?要不要给你下碗面?凉面?片儿川?拌川?虾爆鳝面?猪肝面?还是过桥?”

你惊不惊喜?

再说,既然是吃面,同时吃大鱼大肉的可能性不大。

夏至后,饮食要适当清淡点,过甜过咸的,都不要,多吃点绿叶菜和水果,才是明智的选择。

差点忘了还有一款食物:生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就得夏天吃。

夏季暑热,没几个人会有好胃口,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

(来源:中访在线/作者:橙黄)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中访在线:华语世界互动新媒体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