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来——为中访在线代言!
中访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台 > 正文
冯飞:《忠孝成山》后记
2016年12月2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本人因研究“咸同战乱”、“贵阳教案”等历史课题而关注、涉猎“成山文化”,猛回头,掐指竟已二十余年。二十余年间,我得到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及乌当区历届老领导的关心、爱护和支持。并曾有幸聆教于多位德高望重之学界前辈窗榻,受益匪浅!因此,《忠孝成山——一个家族的四百年家国梦》(以下简称“忠孝成山”),也是我继历史小说《大清血地》之后的一部“感恩之作”。

十四年前即2002年秋天,我向出版社忐忑寄出了长篇历史小说《大清血地》一书的打印稿,等待着命运女神的发落。此后,顺利出版的《大清血地》助我在学界谬膺嘉赏,收获多多。书中那个口无遮拦的唐炯,以其现实中敢爱敢恨的决绝果敢,给了我殊为珍贵的人生启迪。2014年春天,“成山谜底”揭开时我才明白:“成山唐氏”家族给贵州、给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啊!这笔财富,就是唐氏家族代代相传、感天动地的至忠至孝。

今天稍晚些时候,我将通过互联网邮箱,向商务印书馆发出《忠孝成山》的最后一稿。不知咋地,十四年前的忐忑感怎会卷土重来……《忠孝成山》作为一部文史类学术著述,今次文稿一旦发出,我不断纠错或反复推敲润色的大门就基本关上,是好是歹,我皆无力回天了。试想,一列挟风远行的列车已经处于提速状态,你还能指望将其拦住,喋喋不休与之饶舌对话吗?这就是我忐忑的根源!

在领衔编撰《忠孝成山》这几年中,我们参考借鉴了国内众多前辈、同仁的个人著述。这些凝结着心血和情感的著述,不仅是值得敬仰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是“成山文化”现象客观存在的真实记录,是成山唐氏忠孝文化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的重要见证。本次编撰过程中,我们选取部分精彩内容做了归类,编录于本书之相关章节,俾当代、后世同读共赏,发扬光大,不亦乐乎?同时,这对我们弘扬忠孝文化、传播民族文化正能量是不无裨益的。为此,我受编委会委托,再次向这些前辈、同仁致谢!

我们全体编者、作者以百人之众,共同编撰《忠孝成山》一书,前后历时24个月,跨越了三个年头,其间经历诸多人事起伏,得失感慨,苦乐自知。例如唐树义后人中,有一支长期生活在台湾、加拿大,却始终牢记忠孝家风,关注故土。他们时常借助互联网,搜寻故乡发生的点点滴滴。得知《忠孝成山》将在大名鼎鼎的商务印书馆出版,唐氏后人感到十分自豪。他们专程从加拿大赶赴美国,在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复制了先祖唐树义的遗著《梦砚斋遗稿》,然后远涉重洋携书回国。

2016年7月6日下午,在贵阳文昌圣地阳明祠,侨居加拿大半个多世纪的唐氏后人“麟叔”(尊本人意见,隐名),将一部来自万里之遥的“哈佛版”《梦砚斋遗稿》赠我。我双手接书,思绪立即“穿越”了130多个年头——那是清光绪初年,久已失修的阳明祠破败不堪,摇摇欲坠,幸有云南布政使唐炯及其好友、四川总督丁宝桢等慷慨出资,将阳明祠修复。今天,侨居海外的唐氏后人在阳明祠以赠书之举彰显家风,我再次感受到了这个家族的魅力,也增强了振兴民族文化的信心,我十分感激。

此书编撰期间,编委会多次将书稿的相关内容打印装订后,分别送达学界前辈案头请求赐教。此外,编委会以个别交流、座谈会等不同方式,听取并采纳了社会各界许多至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例如我的好友王登发先生、帅好先生、梁毅先生、本书项目资助方朱星臣和“凌妙斋”堂主冒蔚巍先生等提出的意见,诚谓准确精到。书稿交付商务印书馆后,无论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总编辑丁波先生还是责任编辑郭玉春先生,皆坦诚率性,古道热肠,且对工作皆精益求精。他们为完善该书掌眼把关而操心不少,令我十分感动。著名书法家、原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冯济泉(字晓吟)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大书法家,其作品曾深得周恩来总理厚爱。20世纪七十年代初,冯老晓吟先生的书法作品屡屡被周总理作为国礼,赠送给国际友人,例如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等。日本书坛曾为此涌起“冯书热”。1986年8月,“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王震将军,曾邀晓吟先生到中南海挥毫赋句。时隔整整三十年后,2016年丙申,冯老晓吟先生九十一岁高龄之际,运笔为《忠孝成山》题写书名,这令我深受鼓舞。同时,我更深深体会到了前辈热肠古道、扶掖后学的良苦用心!

中华传统工艺大师、著名篆刻艺术家陈文武先生,乃我多年好友,他精心为《忠孝成山》创作了书名篆刻,从而使本书增色不少。为此,请允许我向冯老晓吟先生及王登发、帅好、梁毅、朱星臣、冒蔚巍、丁波、郭玉春、陈文武诸先生,向所有参与襄助《忠孝成山》一书的顾问、书画家、摄影家及编者、作者等,一并深深鞠躬致谢。

近10年来,由于疾病等原因,我饱受磨难身心俱疲。幸运的是,我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悉心照料,更得到了所在单位领导的理解、宽容和关心。在此谨向高宏、耿礼元、彭世洪、申进、邹婷等历届领导致以虔诚谢意。没有您们的呵护,就不可能有我今日之坦然、宽慰,更不可能有机会遭逢这部关于成山的“感恩之作”!

因水平所限,再加之时间仓促,疏漏甚至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指正并谅解。

附:《忠孝成山》主编冯飞简介 

冯飞,男,蒙古族,生于1968年,太平军后人。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贵阳市乌当区作家协会主席。1986年入伍,曾在陆军第十三集团军任警卫战士、班长、新闻报道员。1990年退役后,一直从事新闻采编工作,迄今26年间。先后发表《蚱蜢的秋天》《走向法庭》《远望巴格达》等文学作品约百万余字。其间以十年时间研究“贵阳教案”,创作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大清血地》,获贵阳市人民政府“金筑文艺奖”和遵义市人民政府“尹珍文学奖”。2005年12月,该书被《十月》杂志选载。2006年至2014年,以八年时间琢磨“成山唐氏”孝廉文化。2014年3月21日,在贵阳北郊山野间成功找到《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所载之“唐树义死事碑”残片,由此揭开翼王石达开“克星”——成山老人唐炯家族之谜。贵遵高速公路复线工程,不惜为唐炯家族墓改道。2015年11月,“成山草堂”、唐炯家族墓和当年唐炯办团的朝阳寺遗址,被贵阳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中访在线/作者:冯飞)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中访在线:华语世界互动新媒体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