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来——为中访在线代言!
中访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台 > 正文
范长江:报道长征第一人
2016年10月9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欲成大河者,必长其源,欲成大事者,必固其基。源愈长,则此河之前途愈有浩荡奔腾之日;基愈固,则人生事业愈不敢限其将来。”1935年7月,26岁的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开始了中国西北地区的考察旅行。
  他对川北、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进行了采访,全程6000多里,历时10个月,撰写了著名的《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国的西北角》,已成为新闻报道、非虚构文学的经典之作。
  较少为人所知的是,这本书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的大量历史。记述详细,分析精辟,文笔精妙。在阅读当下关于长征的众多纪念出版物的同时,阅读像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这样的新闻学、文学经典,收获也是非同寻常。
  1935年9月4日,范长江在兰州赶写了西部考察活动中的第一篇报道《岷山南北剿匪之现势》,投寄报馆,发表于9月13至14日的天津《大公报》。《大公报》刊发此稿时,编辑写了编者按:“本报特约通讯员长江,从成都行五十日到兰州,其报告岷江军事形势的一封书(即文章),值得大家注意一看。”这篇通讯,详尽叙述了红军在川西北的情况,也是第一次公开报道红军长征。
  在《岷山南北剿匪之现势》中,范长江写道:“记者七月十四日由成都出发,经江油、平武、松潘、南坪、西固、岷县、洮州、拉卜楞、临夏各地,九月二日到达兰州,历时五十日,所经皆军事要地,特将目前剿匪中心区域——岷山南北之军事现势,择要以告读者。”
  范长江对红军长征的背景、岷山南北的军事地理、红军长征的动向、国民党军队的战略防御部署等,进行了客观叙述和综合分析。他认为:“他们(指红军)最有利的出路,是北入甘肃。即以甘肃西南境之夏河、洮州、岷县、西固为目标,进入洮河与大夏河流域。此一带有丰富的粮食,充足的壮丁及衣服布匹皮毛等物质,可以大加补充,然后或转陇南出陇东,会合徐海东,更北接通陕北刘志丹,进入宁夏及陇西甘凉肃一带,或即由洮河与大夏河流域过黄河经青海东部,直上甘凉肃。此地北通外蒙,西通新疆,更因雪山之灌溉,农业异常丰美。如得此地为根据,苏俄接济可以源源而来,封锁政策将失其作用。”
  第一篇报道发出后,范长江在兰州立即着手撰写他西部考察过程中的第一个长篇通讯《成兰纪行》,边写边发,于9月18日写完,9月20日开始在天津《大公报》刊登,引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9月18日,当他写完《成兰纪行》时,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永坪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范长江于10月中旬乘汽车离开兰州经西安前往平凉、庆阳、环县一带采访,了解中央红军长征时突破围追堵截、到达陕北的经过,先后撰写了《徐海东果为肖克第二乎?》《从瑞金到陕边——一个流浪青年的自述》等7篇有关红军长征的通讯报道。
  自1935年7月14日从成都出发,范长江几乎一直在关注红军的动向。先是跟着红军经过了江油、平武、松潘,后两次去陇东,一次去陇中,都是为实地考察、了解红军长征的情况。在写作中,他正式称中共军队为红军,凡是提到“剿匪”的一律加引号。正如他在自述中写的那样:“从1927年到1935年,在国民党的统治区中,在合法出版的报纸书籍中,公开称红军,对剿匪加引号,而且用文字公开透露出红军是北上抗日,并不是流寇,我是第一人。”
  1936年,范长江的11篇报道中的5篇与其他西北纪行之作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出版,短短半年里竟然印了4版。《中国的西北角》比斯诺的《西行漫记》最早的中译本,早了一年半时间。
  1978年,胡愈之在悼念范长江的一篇文章中说:“长江是在国内报纸上公开如实报道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人。由这些报道汇编而成的《中国的西北角》,和后来斯诺的《西行漫记》一样,是一部震撼全国的杰作。”

  (来源:中访在线/作者:张杰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中访在线:华语世界互动新媒体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