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来——为中访在线代言!
中访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红人访 > 正文
中国荧屏第一人沈力:其实我不适合做主持人
2016年9月5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在传媒史上,她是一位符号性的人物,她的形象声音走进了千家万户;在生活中,她住在仄仄的两居室里,和老伴一起锻炼买菜吃食堂,笑容幸福真实;她的性格恬淡,说得最多的是“感谢我的观众朋友们”;她也会生气,会对央视台长开炮,“哪一位领导停了《夕阳红》,但愿他不会老!”;所有的播音学教材上都会把她的经历与风格当成范本来分析学习,但她说,“其实我不适合做主持人”……她是沈力,她是中国荧屏第一人。

79岁的沈力老师笑容温暖人淡如菊

“中国荧屏第一人”

记者:1958年,您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位电视播音员,您当时年纪多大?考试的时候有什么故事么?

沈力:我那年25岁。当时有陆陆续续的很多人在那试镜头,有广播文工团的,也有电台播音组的,领导让我去,给我段稿子,对着镜头就念稿。后来试播的时候去过两次,就正式播出通知我去了。那时没有考这个说法,就是去镜头前看一看。我在这之前,是考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但也不是现在这种考法,就是你去了领导听你的声音,齐越是我的老师,领我入门的老师,我当时在电台学习,半年多不到一年电视台成立了,说让试镜我就去了,去了就把我留下了,就这么简单。

沈力49年参军第一天

“旗袍是给国外拍的贺年片”

记者:在那个火红的年代,第一位电视播音员是以什么样的造型和大家见面的呢?我见您穿过小旗袍。

沈力:穿旗袍的那张照片,是当年给东欧的友好国家拜年时拍的贺年片。在国内我从来没穿过旗袍,化妆都是自己买点北影的油彩,自己抹抹,也没有化妆师。衣服很少很少,因为服装费得由财政部批,也就做两三套西装短裙套装。我记得我有一套蓝颜色的,一套咖啡色的。第一次给国外拍片子,做了一身银灰色的,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套装,但那个时候就已经挺不简单的了,就挺时髦的了。(笑)反正就那么几件衣服来回穿,没有像现在这么讲究,也没有条件。

记者:58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电视事业也是刚起步的,当时的播音环境和播音设备,和咱们现在应该有很大的不同吧?

沈力:肯定是很大的不同,当时设备非常非常简陋,手持话筒什么全没有,用一个架子吊下来一个话筒,播简明新闻的时候,桌子上摆一个小话筒;摄像机是德国的,很笨重,上头一个机头,底下有这么厚的大三角墩子,有的时候摄像师推拉镜头还需要别人帮帮忙。一个60多平米的演播室,是用办公室改的,两台摄像机,话筒就那么吊一个,唯一的一台监视器在另一个房间,拿一个大玻璃隔一个导演间里有一个监视器,坐两个导演一个音响师,三个人就这么一个小条,相当的紧。

“每天早晨四点起来背稿”

记者:当时全部是直播,也没有提词器,听说咱们老播音员甚至是把稿子背下来再播出的?

沈力:(笑)你说的是电视台的老播音员?那不就是就指我么!当时大 家都没有见过电视,都是自己去摸索。当时我凭直觉就觉得你面对镜头不能老低头看稿,我就想背稿。背稿目的不是说像小学生那种背课文,是要达到一个复述的能力,锻炼这种能力。那时背稿背的可苦了,我每天早晨起来四点钟背稿,背一个扔一个,要重播捡起来再熟悉熟悉再去说,压力比较大,不敢出错不能出错,而且电视播音还不像你一个人在那闭着眼睛背,它有干扰,有摄像人员,有灯光师,有时外部环境稍微一分神,那词就要出错,要想不错百分之百不行,要百分之二百。到了60年代初,增加了生活栏目,这时我就不背了,我当时就想,生活栏目多说一个字少说一个字,不存在政治上的问题,不像大型专题文艺栏目有时间要求,我就试着记要点按自己话说。

中国荧屏第一人沈力

记者:您的声音面貌和当时播音风格不一样,会有困扰么?

沈力:我声音比较弱一点缺乏力度。一开始面对镜头时,领导提出来要亲切、要自然、要像家庭成员一样。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那可要喊高调,我确实觉得我的声音不行,我没那么的高的调子真不行,没有那个力度,所以文化大革命后期我就主动要求改行,到专题部做了一名编辑。

记者:从台前到幕后有更多挑战,心理会有落差么?

沈力:因为是我自己主动要求的,所以谈不上落差。你在那个工作岗位和在这个工作岗位,我觉得是一样的,对我来说都是新的,面对的都是一张白纸。所以我觉得我这几十年一直在迎接挑战,一直在挑战自我。

“当初不想接《为您服务》”

记者:这八年的编辑记者生涯,对您后来成为第一位电视专栏节目主持人,是不是有很大帮助?后来是什么原因又去主持《为您服务》了呢?

沈力:非常非常大的帮助,我觉得非常重要。我改行当编辑了,后来是83年刚改革开放,台里头说要加强电视台和观众的这种联系,就把原来一个不定期的一个叫《为您服务》的小栏目成立一个栏目固定播出,这个栏目就是咱们国家的电视历史上第一个实行三固定的栏目:就是固定栏目名称,固定播出时间,固定主持人,而且是加名字主持人。这在我们台,我估计全国大概也没有过。这种节目对我来说是一张白纸,主持人是干什么的,他的任务是什么?他和观众的关系是什么?他和栏目的关系是什么?这个又是一个新的探索,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时我50岁,55就可以退休了,我不乐意来,因为我不喜欢,第一我不善于生活上的衣食住行,我真的不擅长,我也不喜欢,再就是我觉得没有我做文化生活那么高雅,柴米油盐婆婆妈妈,不喜欢。就跟领导要求,完了那时候是陈汉元当台长,他说,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最后没办法就干吧。像我们这代人就是说,是这样你要干你就要负责任,从我来讲我要干一个要对得起观众,一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一定要把它干好,无所谓个人喜好爱好,你不喜欢你接了你就得负责任,就是这样的心态去做这个事情。

与《为您服务>工作人员在演播室

“《为您服务》的片头是个土动画”

记者:那时候《为您服务》的片头很有意思,是一个动画片的片头,一个小人爬上去,把那个“您”字给推倒。

沈力:那个片头是怎么来的呢?它也有一段故事。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不 知道动画可以做片头,也不知道主持人栏目是怎么回事。我们就到厦门去,因为那儿能收到台湾的那个(电视),是秘密的,平常看不到的,让我们到那去参考一下,看看人家是怎么回事。其实对我来说没有得到什么,他们好多是闽南话我听不懂。但有的时候看他画面,忽然看到有一个画面里有透视的效果,我印象很深。回 来以后,我们就商量片头怎么做,不想做很一般的,就做“土动画”,就是让美工写一个“您”,把“您”字镂空了,只留有一个边,然后找摄像,组织一大批学生 从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走下来,那不显得人很多吗,再把这个镜头贴到那个镂空的“您”字后头,用土动画把它合成,然后叫美工给设计了几个小人拉来拉去。那那 个画面是好多人记忆犹新,好多人见了我都说,一说到《为您服务》,说:“哦,你们那几个小人拉来拉去!”开始一说《为您服务》我心里总觉得矮了人家一头似的,觉得就是好像是家庭妇女在看。但事实证明,我们的节目很多教授也很喜欢看,当我知道的时候我心里特高兴,感觉到很宽慰,思想也有这么一个过程,但是基础是你必须要钻进节目去,你必须要把这个节目做好,要去探索。

“琢磨语言到忘我”

记者:做《为您服务》时,您的语言发生了哪些变化?还背稿么?

沈力:我那时候已经摒弃背稿了,而且我是这个节目的负责人,这个节目做好了到我这初审,所以当了编辑以后再做主持人的好处就是这些,我知道整个节目是怎么情况,全在我心里。一般的我的做法就是编辑的词我觉得可以了,我就按照他的说,当然我按照我的语言去说,如果我觉得不合适,我会改。我改的稿子太多了,我不是说编辑们写的不好,因为你要主持你有你的风格,你有你的语言表达的一个方式。 
    从这个主持节目的语言上,我做了很多很多探索。我不说书面语言,第一我要生活化,但是生活化绝对不能等于罗里罗嗦。生活的语言一定要是简练,既简练又生活化。老舍就提倡这样的语言,所以我在语言上特别下功夫,反反复复推敲。那个时候我从家里到单位骑车45分钟,二环刚刚修好,人也不多,我就骑着车上班,一骑上车我脑子就得转这些词,比方说有的节目说稿子上写“前不久,什么什么事”,我想咱们聊天的时候不会说“前不久”这个词,我改成“不久前”,或者“前些时候”,要把它非常口语化、生活化地去说。这些东西就是老是在我脑子里转。有一次在一个马路上,碰见一个红灯,我立马就下来,掏工作证, 因为我们一进我们那个演播室就要警卫在那要红灯一亮播出红灯嘛,你得要工作证,就忘我到那种程度。

“在老年人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记者:在您60岁时,您又主持了老年电视节目《夕阳红》,跟以前的节目相比,您的心态和风格发生改变了么?

沈力:我觉得对我来说,唯一变化的就是对象不同,观众主要是中老年人了。至于我个人跟观众的那种关系,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人年纪大了,他们心还是很年轻的,我虽然当时60岁,但我并不了解老年世界是怎么回事,他们在想些什么我不知道,是通过节目逐渐去摸索的。采访了那么多老年人之后,我真的觉得我们这一代的老年人真的是有信仰的一代人,有坚定的生活步调,有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他们有一种锲而不舍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种精神。所以我觉得这代老年人身上,他们有他们的闪光点。我采访他们,学到了他们身上的很多的东西,我指导我自己,我的老年应该怎么过。所以我跟他们在一块,心里没有什么隔阂,有的时候在遇到场合跳舞了,我也蹦达两下,有的时候跟他们一块做游戏,我也搀和到他们里头去,我没有觉得我是高龄老人,老人们对人生的这种积极的态度感染了我。

不过,我非常尊重他们,你比方说有一位老同志他做补贴画,做的非常非常好,后来让他讲怎么做,他的什么什么想法,但是他有口音,讲的不清楚,编导就跟我商量,能不能让我替他讲,但是我有一个原则,我要边问边讲,是我替他讲而不是我讲,我不能把人家的功劳扒到我这来,我绝对不做那种事。

“炮轰央视停播《夕阳红》”

记者:中国现在已经进老年社会,您觉得现在给我们老年人准备的文化产品丰富么?您对老年电视节目,有哪些看法?

沈力:我觉得不仅不丰富,而且很不够。就是去年,不是《夕阳红》还给停了吗,我就在想我们国家这么多老年人,而且老年人越来越多,唯一的就这二三十分钟的一个节目为什么就给停了?偌大一个中央电视台怎么就没有老年人一席之地,我就在今年春节台长拜年会上对新台长说,“有一个不知道该不该说的话,因为我有想法但我没地说,我说不知道为什么《夕阳红》给停了,全国这么多老年人,哪位领导一句话就停了?”我说,“但愿他不要老。”现在后来恢复的这个《夕阳红》的人,既没钱又没人怎么办节目?就这么三四个人怎么弄一个栏目?我也不管台长怎么想,反正就放了一炮。我就觉得当今我们老年节目,特别是中央台太少了,真的太少了。

“其实我不适合做主持人”

记者:您在传媒史上算是一个符号性的人物,但我们完全想象不到,您现在的生活状态,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您对您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感悟吗?

沈力:到离退休以后,我会忽然有一种想法就是说,我不适合做这个主持,就不是我适合的职业。人家说那为什么你干了一辈子,真的是因为像我刚才跟你说的,组织让你干了就干好,全心全意做这件事情,把它当成一个事业去做它。 我为什么说我不适合呢?因为我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内向,而且比较喜欢静,我特别不适应在吵吵闹闹那种大环境里头,现在比方说好多这种文艺界的这种场合,我就 真的是不是很自在。我退下来以后,我就是老百姓,我可以到街边去吃早点,每天出去就是公交车。就是说,给你了这份荣誉,大家认识你了,觉得你是一个明星,那是因为电视台,你是电视台的一个工作人员,有了这个条件了让你出名了;但是你退下来了,你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我这辈子一直记得我父母告诉我的几句话:一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不要老去跟人家比,你不要老往上比,你可以往下比,一定要知足常乐;我这个人很知足,我觉得何能何德,我不就是在电视台做了一些工作么?我去努力了我去奋斗了,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哪个人不是这样去做呢?这是第二句话;第三句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为人基本上是这样的,这三条是我的座右铭。

(来源:中访在线/作者:吴敏)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中访在线:华语世界互动新媒体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