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来——为中访在线代言!
中访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台 > 正文
​你了解中国记者节的历史吗?
2023年11月8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他们记录旧中国的激荡风云,他们书写新中国的发展故事。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他们挥毫当枪;在国家砥砺前行路上,他们激浊扬清。

他们,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记者。

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

今天,是第二十四个记者节。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可你了解中国记者节的历史吗?

“九一”记者节,始于最悲怆的抗争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有记者节。所有的“故事”尘封在“国破山河在”的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里,新闻界的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争来了中国历史上的记者节。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以“攘外必先安内”为由 ,颁布《出版法》等法律,强化新闻检査制度,实行新闻“党化”与“统制”,新闻自由受到干预,引发了新闻界的普遍不满。

1933年1月21日,镇江《江生日报》经理兼主笔刘煜生,被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顾祝同下令枪决,罪状为“宣传共产”。而证据仅仅是该报副刊上发表的几篇小说。

遇害的《江生日报》经理兼主笔刘煜生

1月22日,上海《申报》刊载刘煜生被杀害的消息,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全国律师协会、南京首都记者协会、上海日报记者协会纷纷发声抗争。

邹韬奋连写两篇言论,在他看来,刘煜生“是因为职务而牺牲了”“此案之有关系于一般国民所托命的民权问题,是很显然的”。

然而,刘煜生案并没有得到公正处理。践踏人权的事件接续发生,多名报界成员被逮捕、暗杀。恐怖气氛笼罩着新闻界,国民党政府与新闻界的矛盾彻底激化,报界不满情绪上扬。

为了缓解舆论压力,1933年9月1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向内政部、军政部发出“训令”,要求这两个部“通令”各级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对于新闻事业人员,一体切实保护”。

“切实保护”是不可能存在的,但这条通令也切实成为当时广大新闻界人士提出自己要求的凭借。

1934年8月,杭州记者公会向全国新闻界发出倡议,公定9月1日为记者节,届时开展庆祝活动。当年,北平、杭州、太原等地新闻界响应这一倡议,举行了庆祝活动。北平新闻界致电国民党中央,要求“实行去年九月一日命令,保障记者安全,维护言论自由”。

初创时期的记者节,因未得到官方承认,其纪念活动多为报社自发组织活动,规模与影响较小。1934年首届纪念活动几乎未引起国人的关注。据《申报》记载 :“那时的记者节并不十分热烈,全国新闻事业繁荣的几个城市,上海、南京、汉口、广州、香港都没有什么表示”,在厦门、长沙、青岛等地记者节的活动仅为休刊、放假和聚餐。

从1935年起,全国新闻界都庆祝记者节。这年9月1日,杭州市举办了全国报纸展览会,展出报刊近1500种。有些城市的报纸还休业庆祝,天津《大公报》于9月2日发表题为《记者节》的短评说,“我们以为与其停刊纪念,还不如积极地要求解放言论,作有效的维护!”

其实,在蒋介石国民党的统治之下,不仅言论未获解放,人权也无保障。1934年11月13日,著名报人史量才被特务喑杀;1935年7月9日,杜重远因“新生事件”被判刑十四个月;1936年11月23日,邹韬奋被拘捕,直到次年7月31日才释放。因此,每年的记者节新闻界都要发出争取自由、保障人权的呼吁。

值得注意的是,九一记者节的创设之初在海外华侨报界中得到积极响应。在华人报刊发达的星洲、槟城等南洋地区,早在1935年就通过举办国际报纸展览、纪念会和酒会等活动来庆祝记者节。“中西报界集于一堂,有史以来所未有”,其活动规模和影响都超越了同时期的中国国内报界。

当代学者齐辉在研究文章中进一步指出,“‘九一’记者节并非单纯的行业节日,它是民国报人改良自身职业形象的努力……中国报人希望借助职业节日宣传和教化力量实现整肃报业,提振行风,重塑职业形象的目的”。

报人在抗战中肩负起责任与使命

抗日战争期间,新闻记者云集于“大后方”的重庆、桂林、成都、昆明等城市,他们有不同的政治见解,却共同庆祝记者节。“九一”记者节开始形成了固定的纪念仪式,通常包括报界、政界代表演讲,向殉难同业默哀致敬,以及会后的茶话与娱乐活动。

这样,“九一”记者节又成了新闻界加强联系、团结抗日的节日。记者如何救国?新闻界如何参与抗战?报人在抗战中的责任与使命,成为这一时期记者节的核心主题。

1939年《大公报》刊文表示,“今天是九一记者节,在民族大战中,我们的报人逢这个节日,实有一场的感奋与惭愧。报人所一向视若生命的是言论自由,但在今日这个问题,简直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现在我们奋全力拼生死争的是民族国家的自由……所以今天记者节我们第一应为尽力国家自由而感奋;第二为自己的尽力不够而惭愧。”

报人郁达夫在1939年的记者节撰文指出,“我们做为中国的新闻记者有一条路,就是先要解放我们的民族,抢救我们的祖国”。

上海、长沙、香港、昆明等地报人均会在“九一”记者节期间,开展大型 “义卖献金”,为抗战将士“寒衣捐款”,“捐助一日所得用以购买记者号飞机”等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中国报人在记者节期间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进一步树立了报界爱国、敬业的公众形象。

抗战时期,中国报人将新闻自由的职业理想让位于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尚能对国民党战时新闻检査制度给予容忍与克制。但到抗战胜利后,御侮的外界压力消失,新闻界重新回归到争取自身权益,捍卫言论自由的斗争之中。

1945年8月重庆先后有《宪政》《国讯》《再生》《东方杂志》《学生杂志》等16家杂志社,宣布于“九一”记者节当天不再将杂志送与国民党政府检查。

此间,适逢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发起国际新闻自由运动,并派代表团前往中国考察新闻自由状况。在内外因素的叠加作用下,多地新闻界自行停止送检,在1945年9月,掀起了一场旨在废除新闻检查制度的“拒检运动”。

《新华日报》于1945年9月1日发表时评《为笔的解放而斗争》:在抗战胜利中纪念“记者节”,每个新闻从业员都感到一点光荣,但是在光荣背后,对于戴着重重枷锁而奋斗过来的新闻记者,每个人也都有一份悲愤和羞惭。悲愤的是我们“文章报国”的志愿和力量,在这长期的神圣抗战中因为这种不合理制度而打了一个七折八扣,有消息不能报道,有意见不能发表,每天做应声虫,发公式稿,替人圆谎,代人受罪,在老百姓中间造成了“报纸上的话靠不住”的印象,圆谎八年,把中国新闻事业的声誉和地位作践无余……

1945年9月1日《新华日报》影印件 

这一运动引发了新闻界的强烈共鸣,此后中国新闻界为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再次成为记者节的核心主题,并延续至全国解放,成为国统区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记者节流于形式,没有了重要活动。

对记者权益的关注永不过时

新中国成立后,各种职业的劳动者统一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新闻界就没有再在9月1日举行过庆祝活动。但,“记者节”从未真正消失过。

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办法》对年节和纪念日放假规定这样表述:"其他各种纪念节日如:二七纪念、五四纪念、七七抗战纪念、八一五抗战胜利纪念、九一八纪念、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等,均不必放假。"

由于当年没有确定具体日期,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未过记者节。

1999年9月18日颁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但仍未给出确定日期。中国记协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建议以中国记协成立日作为"记者节"的日期。1937年11月8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在上海举行了成立会议,这是中国记协的前身。200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

当时,众多新闻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并在记者节当日发表社论。记者节日期的确定,无疑是国家对新闻工作者贡献的肯定。

在那之后,新闻界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庆祝记者节。如记者节庆祝晚会、“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等。

(来源:中访在线/作者:芒果)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中访在线:华语世界互动新媒体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