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来——为中访在线代言!
中访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红人访 > 正文
刘醒龙:“宜昌作者的这首小诗也是大文章”
2019年9月3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宜昌是荆楚文化发源地之一,我这次来,是想在宜昌的山水皱褶里,寻找文学的种子和根”,8月26日至28日,湖北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刘醒龙,到宜昌进行文艺调研,这是他履新后的首次基层之旅:26日上午,刘醒龙在枝江参加座谈会,下午,在城区看望老作家李华章,并参加座谈会;27日,到秭归乐平里,启动省文联“到人民中去·荆楚文艺讲堂”,28日,在长阳了解文艺情况。三天连轴转式的调研,刘醒龙称是一次致敬民间、致敬三峡、致敬屈原的文艺之旅,这也是他多次表示的“用一年到一年半把全省县级文联走一遍”计划的首旅。

行走,一直是刘醒龙最为常见的身姿,他也一直把“行走”看成一个大词。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在其长篇小说《天行者》扉页上,他强调此书“献给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实际上,这几年,除了闭关写作外,他有相当多的时间“在路上”:2015年,他率队启动“南水北调人文行走”;2016年,领衔开启“万里长江人文行走”,成为将万里长江完整地行走了一遍的第一个作家;他还随中国作协采风团踏走南海,感受中国的辽阔。毫无疑问,继这三次大的行走后,刘醒龙主席正在进行中的湖北省基层文联踏访活动,又是一次名副其实的人文行走。

 1998年,刘醒龙的中篇小说《挑担茶叶上北京》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011年,长篇小说《天行者》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他因此也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双冠王”,这一荣誉在湖北省是唯一。今年,旨在为故乡黄冈“著书立传”的近40万字长篇小说《黄冈秘卷》甫一面世,即引发热评,被认为是一部有着独特文化气韵的力作。8月26日至28日,刘醒龙分两次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谈宜昌,他饱含深情,称宜昌是他文学的福地;谈三峡,他如数家珍,好像多年的老朋友;谈新著《黄冈秘卷》,表示这是一部酝酿多年的致敬之作。最后,他为本报题词“雄奇三峡,闲闲宜昌”。

“宜昌作者的这首小诗也是大文章”

在给刘醒龙带来巨大文学声誉的长篇小说《天行者》里,全文引用了两首诗:一首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着你的灵魂/还有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另外一首诗,是全书快结束时,书中的人物、夏雪的学生李子写的:“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了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就是这首诗,让在场的几位师生都感动得哭了起来。

殊不知,这首诗歌的原作者正是宜昌长阳的年轻女诗人黛妹。宜昌散文家甘茂华曾专门撰文,介绍她命运多舛的短暂一生:她本名李代梅,老家在清江边上的西寺坪村。1978年高中毕业后,她回乡务农,边种地边写诗,但不被人理解,她只好离家到县城做临时工,以此维持生计、继续创作。“那时清江上还没有架桥,她是从渡口坪村下河,游过两里多宽的清江进城的”,甘茂华说,1986年夏,黛妹用挑沙换来的钱,买了一条红裙子,打算去沙市找一位文学青年取经学艺。她把卖菜的妈妈从菜市上接回来后,走在长阳的大街上,没想到一辆横冲直撞的摩托车,在一瞬间便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去世时才二十一岁,而这首叫《一碗油盐饭》的诗,正是黛妹的遗作。8月26日在宜昌调研的刘醒龙,会后专门与甘茂华说起此事,询问黛妹的墓地,想找个机会去看看黛妹。

当夜,刘醒龙在其下榻的房间里告诉记者,黛妹的这首小诗也是大文章,“大约是1989年夏天,在红安县召开的一个创作会议上,省群众艺术馆的一位老师讲到这首《一碗油盐饭》,把我感动得泪流满面。我发现,艺术原来就是用最简单的形式、最平实的语言,给人以最强烈的震撼和最深刻的启示。随后,我开始了以《威风凛凛》为标志的现实主义写作”。在后来的多个场合,刘醒龙不断地推介这首小诗,有一次在浠水县文化馆说起这首诗时,看门的老人放声大哭。

谈到宜昌文学,刘醒龙特别提到老作家李华章,“华章老师同我的老师丁永淮是校友,两人性格特别宽厚,即之也温。几十年来,他就像一位文坛老纤夫,这次专门看望他,感到十分亲切”。而对宜昌,刘醒龙特别钟情,“1987年,我第一次踏上宜昌这块土地,以后,多次来宜参加各种活动,到处都是旧雨新知。感觉宜昌山灵水秀,城市气息很像成都,闲散又饶有闲情,是个特别适合发呆的地方”,说着,他为晚报题词:“雄奇三峡,闲闲宜昌”,闲闲二字,可谓深得宜昌本味。

“每一次与三峡相逢,都是一次情怀与思潮的碰撞”

27日中午,经过一上午的长途奔波,刘醒龙如约来到乐平里,“到秭归来过多次,但到乐平里还是首次,我们把荆楚文艺讲堂的首讲放到乐平里屈原庙前举行,就是要尽到礼数”,他说。在下午的演讲中,刘醒龙纵论楚文化的恢弘和浪漫,讲仁可安国,讲随国国君的义薄云天,讲二桃杀三士,讲项羽不肯过江东,信手拈来,却指向明确。期间,刘醒龙特别起立,郑重地给屈子行三鞠躬礼。朗诵环节,有秭归学子声情并茂地读了刘醒龙散文《亲爱的三峡》片段。他确信,每一次与三峡相逢,都是一次情怀与思潮的碰撞,“我曾经发现三峡的可爱,如今再次发现三峡的可爱”。

刘醒龙对记者表示,“这篇文章是2016年6月6日参加万里长江人文行走时,在宜昌的酒店写的,那次行走,把宜昌和三峡大坝作为首站”,“其实1996年,我还在宜昌写过一篇叫《真理三峡》的散文,那时三峡工程正热”。记者注意到,刘醒龙对这两篇写三峡的散文十分看重,在今年新出的由其亲自编定的《刘醒龙自选集》和此前的散文集《我有南海四千里》中,这两篇文章悉数被收入。他写道,“大山大岭,大江大水,大风大气,浩荡而来的三峡本该是天赐的精神”。

1984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的刘醒龙,至今已出版了12部长篇小说。其中201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一棵树的爱情史》也是以雄浑美丽的长江三峡为背景,叙写了青滩边一段逝去的凄美爱情。刘醒龙说,“三峡区域是巴楚文化的激荡之地,是一个出故事的地方。20多年前,我曾独自在三峡行走,有天晚上,到了一所用古庙改建的乡村小学,学校里有位年轻老师,听说是我后很激动。因为,这位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当年进校第一天,校方给新生放映了一场根据我的中篇小说《凤凰琴》改编的电影,毕业时,校方播放的电影仍是《凤凰琴》。我当时就觉得三峡真是一个神奇之地”。

“五水蛮,让鄂东和鄂西有着天然的联系”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楚国西部巴人多次暴动,楚国出兵平息,巴人多次迁移,后有一支来到鄂东江北的五水(巴水、蕲水、浠水、举水和倒水)流域,在此定居,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五水蛮”,对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明确记载。巴河流域后来为其活动中心,巴河入江处的巴河镇曾被称为“五蛮城”。而刘醒龙今年推出的长篇小说《黄冈秘卷》,与巴河流域密切相关,小说中,“我们的父亲”心心念念的,就是“天下的莲藕只有巴河莲藕为最好”,他那敢做敢为的性格,同历史上的“五水蛮”何其神似。

刘醒龙告诉记者,在这部长篇小说里,用了“我们的父亲”这种特别的人称,用这个称谓是为了表明,为“父亲”树一尊令我们问心无愧的文学雕塑,理应成为与“父亲”最亲近的“我们”的天职。“自父亲88岁病逝后,我用了几年时间,先沉淀,再迸发,最终顺利完成了三十二万字的写作。唯一与我过不去的是腱鞘炎,一开始只是右手,很快弄得左手也疼起来,严重时夜里会疼醒两三次。为了对付这个坏家伙,依症状轻重,先后用了夹板等四种护具,此外再用扶他林按摩,前后用了整整一百支”。而说到他曾多次提到过的“五水蛮”,刘醒龙表示,“五水蛮,让鄂东和鄂西有着天然的联系。黄冈大地人文品格与众不同,历史上的‘五水蛮’留给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别样的血脉,将黄冈这块土地打造成壮心与诗意并存的贤良辈出所在”。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发展,很多作家都在书写故乡。当问到故乡对一个作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时,刘醒龙若有所思后回答,“二十岁时,故乡是一种包袱。四十岁时,故乡是一种责任。六十岁时,故乡就成了自我的一种”。记者还注意到,8月24日,长篇小说《黄冈秘卷》新书发布会在黄州东坡赤壁“二赋堂”举行,而二赋堂内,就嵌有宜昌晚清著名学者杨守敬的书法石刻,杨守敬做过黄冈教谕,晚年自号邻苏老人。鄂东鄂西在此又有一重神奇的联系。

谈到履新省文联主席后,在文学创作上有什么计划,刘醒龙透露,《黄冈秘卷》交稿后,最近一段时间里,应一家出版社的邀约,在写自己的文学回忆录。

(来源:中访在线/作者:冯汉斌)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中访在线:华语世界互动新媒体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